你的位置:首页 > 正吉教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银行业动态点评:严控风险不等于抑制创新
来源/编辑: 更新时间:2016-05-17 16:56:56 点击量:347次

银行业动态点评:严控风险不等于抑制创新

       事件:2015年7月31日,央行就《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月1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就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去年央行也曾就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更是直指非银行支付机构。这也是在7月18日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次发声。

   点评:

   参考国外的经验,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界限内成长起来的,而非片面地追求创新。互联网时代,一切发展追求效率,但是过于激进往往会忽视风险。金融是脆弱的、不可逆的,我们应当在创新和风险中寻找到均衡点。

   此次征求意见稿较2014年的征求意见差别不大,在账户设立、客户识别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我们认为,主要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限定支付额度的方式,降低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体系内留存的资金;二是限制了资金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内循环交易。征求意见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分散、小额支付的本质,强调了其作为传统金融补充的角色,表明了监管层管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体系内划转资金、严控金融风险的决心。

   控制资金沉淀,回归支付本质。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关于账户的问题:即使用户通过实名认证,拥有第三方支付账户的资金,但是如果支付机构利用时间差滥用这些沉淀资金,用户依然无法控制,因为这并不是银行的存款,是不受存款保护的。

   随着居民消费中网络购物比重的提升,第三方支付的规模也不断上涨。特别是在前几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处于真空期,第三方支付涉及理财、托管等业务领域,造成了支付体系内沉淀了大量资金。如果第三方机构滥用这些资金,会带来大量金融风险。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此次征求意见稿规定“支付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同时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划分为综合类和消费类,前者全年累计交易额不超过20万元,后者为10万元。在央行针对意见稿答记者问时,称额度完全可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我们认为,额度的设置更体现了央行希望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中不要沉淀多于正常消费交易的资金,第三方支付回归分散、小额支付本质,避免带来金融风险。

   限制闭环交易,监管资金流向。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家银行均开设了账户,这就使得其客户的转账行为只体现在机构的账户头寸总数上,除了支付机构以外无人得知具体的资金流向。并且,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实名制认证并不全面,很多资金的流转是支付机构也无法准确掌握的。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实名制认证的强化以及对第三方支付账户间的转账加以限制就是出于对支付机构业务风险的担忧,即客户每年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最多只能向自己的银行卡提取20万元,这将大大地限制支付体系内的资金划转。

   严控风险不等于抑制创新。此次征求意见稿由于对支付额度、设立账户等要求的严格性,被戏称为史上最严第三方支付管理意见。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依托于他们发展的机构因此会受到重挫,监管机构又一次面临抑制创新的质问,但仔细研读意见稿,我们发现监管要求更多的是对客户识别认证、资金流转、反洗钱等方面的严格要求:比如对于客户具有强验证的,支付金额可以由支付机构和客户自行约定;而验证水平不够的则对单日累计限额依据验证方式设为1000元到5000元不等。对于一些支付细节,比如快捷支付方式等并未做更多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监管的关注点更多是出于对资金流转风险的控制,而非一味地抑制互联网金融创新。

   严格监管下的支付机构何去何从。若按此次征求意见稿监管非银行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那么曾经雄心勃勃想要挑战银行的支付公司将不得不改变经营思路。互联网时代,与其说是经营产品,不如说是经营用户。以客户识别为例,按照意见稿,需要多轮验证且超过200元需引入银行验证的要求,这对用户体验会有极大的影响。随着传统银行网银平台的成长,第三方支付很难在支付媒介这一功能上与之抗衡,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它的效率与广泛的用户数据。如果通过支付的数据,对用户的支付习惯予以挖掘和使用,不失为支付机构一个好的转型方向。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趋严。

                                                  

                                                                                                                       来源:腾讯财经


  • 上一篇:四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市场化
  • 下一篇:李克强:加快融资担保破解“小微”“三农”融资难题
  • 关于我们 | 公司服务 | 合作伙伴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四川华奕正吉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蜀ICP备10000876号     技术支持:四川天汇科技

    联系电话:+86 (028) 86129325 861159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路27号少城大厦8楼